2023年澳门正版资料大全2023年澳门正版资料大全

2023年澳门正版资料大全 > 其他 >

赋能、闭环、沉淀、生态……互联网黑话正成为一种新八股

文章来源:ADMIN 时间:2024-03-15

  近日,阿里巴巴曝出消息:经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同意,张勇将于今年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,此后专职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。

  为何张勇会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,坊间说法不一,也不是本人要探讨的。有意思的是,某博主用一种近乎戏仿的方式进行了解答:

  “张勇(逍遥子)这次被撤,主要就是没有为阿里赋能,没有用心沉淀,共创生态,导致无法落地,拉通两端需求,打法日趋落后,点线面打不出组合拳,高中低层无法合理,发力也做不到精细化,对小商企没有资源倾斜,聚焦痛点,跟进布局,达不到快速响应,因此玩法被动。而上半场只顾去中心化,下半场认知乏力,最终形成不了降维打击,双十一之后再无引爆点,串联不起各自流量,链路断裂,塞道落后,落盘做不到闭环,也不愿抽离……为此马云(风清扬)再次怀着改变世界的价值观,倒逼体系变化,重组布局,复盘中台,摸索并联动输出,加速载体因子裂变,拆解组织梳理脉路,建立新的生命周期,强化阿里整体认知,增加结果导向,重新闭环……”

  看完这位网友的解答,或许不少人第一感觉就是,每个字都认识,但串起来就不知所云。而稍微了解互联网行业或者本身具有互联网从业经验的人,对此则是会心一笑:网友的这段内容,一字一句皆为近年来流行的互联网黑话,堪称不少互联网从业者日常向上汇报工作、向下管理员工之必备。

  互联网黑话从何时开始流行,具体日期已不可考,但不少互联网从业者普遍认为是BAT(百度、阿里、腾讯)发展并壮大了互联网黑话。这恐怕是因为BAT作为头部企业,本身具有很强的行业示范效应,很容易被中小厂(也是互联网黑话,即中小型互联网企业)所模仿。同时,BAT作为最早推动搜索引擎、电商、社交、游戏等互联网业务的企业,业务涉及范围广、组织规模庞大,也更容易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互联网黑话,作为日常工作、交流所用。

  早期互联网黑话带有明显的舶来品性质,不少源于行业术语的英文缩写或翻译。比如,B2B(Business to Business),即企业对企业交易,指企业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换或交易活动的模式。作为阿里巴巴最早的经营模式,其批发网(1688)就是典型的B2B模式。

  随后,电商领域又出现B2C(Business to Consumer),即企业对顾客交易,指商家直接面向消费者售卖产品或服务的模式。淘宝、京东、唯品会、拼多多等都是采用这一模式。

  再过了几年,O2O(Online to Offline)模式兴起,即线上到线下,指线上交易,然后到线下消费体验的模式。例如美团、大众点评、饿了么,在线旅游服务领域的携程、飞猪等。

  除了业务模式,早期互联网企业还有不少有关各类岗位的黑话,比如PM(Project Manager,项目经理)、UED(User Experience Design,用户体验设计)、BD(Business Development,商务拓展)等,这套术语在外企中也普遍使用,相比于中文,此类英文缩写能提升表达效率。

  当然,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,不少企业不再满足于舶来品的复制,又在此基础上,演化出更多结合本土发展所需的新黑话。比如,人们常见的一句话,“用互联网技术和服务创新、赋能传统行业”,这里所指的“赋能(empowerment)”,也可解释为提供支持和帮助。但后者听起来似乎比较“土”,“赋能”听起来就高大上多了。

  此外,互联网企业还善于将本用于其他领域的术语,转化到互联网范畴中。如“颗粒度”是胶片成像术语,用到互联网领域后,就用以表示微观、细节,常见场景是某互联网企业高管对员工说,目前导出的用户调研数据颗粒度还不够细。

  还有互联网企业往往对外会宣称将“发力”某个新业务,“发力”是举重运动的关键技术动作之一,而变成互联网黑话后,可解释为整合资源攻克某一目标。

  “链路”原本为通信术语,指点到点的物理连接。套用到互联网黑话后,指的是业务活动中的链条和路径。比如某电商公布618玩法,将从生态、营销、产品“全链路”赋能商家。

  对互联网企业而言,摸索出一整套互联网黑话,并且成为员工及管理层常用语,是历史与现实原因叠加而成。作为一个广泛研发及应用IT技术、信息化技术的新兴行业,此类技术往往源自国外,已经形成了既定术语。国内互联网企业在发展之初,通过沿用此类术语,以英文缩写乃至“英翻汉”的形式运用,能缩短此类术语及背后应用的转换路径,节省内部员工的理解成本。

  随着国内互联网经济不断壮大,一度形成了“百业皆可互联网化”的趋势。作为强势行业,互联网行业需建立相比传统行业的差异化优势,更多改造或自造的黑话随之出现。一方面,黑话能彰显行业的高大上,在生活中,人们对于听不懂、不明白的术语,会产生距离感乃至敬畏感。同时,基于互联网对越来越多行业的渗透,传统行业从业者也被迫要学习甚至应用这套互联网黑话,互联网黑话由此构成了某种隐形权力,代表了互联网行业的地位。

  另一方面,互联网行业又是一个需要频繁融资、营销的行业,互联网创业者面对风投,用一堆互联网黑话介绍自己的商业模式,会让某些风投感觉这是一个具有足够互联网创新含量的新赛道(也是互联网黑话之一,即领域),有助于创业者融资和发展。

  当然,越高大上的互联网黑话,也越容易引发不少人的抵触。互联网黑话在达成沟通效率、利于造势营销的同时,也有流于套路化、模式化之嫌。近年来,不少人开始“反黑话”,比如网上曾流行“互联网黑话生成器”,输入一个主题或关键词,就能形成充满“赋能、抓手、闭环、沉淀、打通”等词汇的黑话文章,看似术语满满,细读却毫无内容。

  不少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,从内部管理上过滤某些不必要的黑话套路,以及同类形式大于内容的“新八股文”。美团已要求减少PPT汇报形式,转而让员工制作简洁的WORD,制作者省时省力,被汇报者一目了然。字节创始人张一鸣也曾批评某些部门的汇报文案,充满专业术语,却不知道其到底要表达什么。

  不过,互联网黑话也有其存在合理性。其他行业领域同样有大量专业术语。语言学界的一个共识:话语是有等级和圈层的,而术语对某个事物的表达,相对也更为精确,某个圈层使用某种专用术语,能够高效交流,消除多余表达,建立行业壁垒。

  因此,互联网黑话不会消亡,但会随着时代发展和行业所需,用新黑话替代旧黑话,在表达形式上也会做适当改进。各行业客观存在的显性或隐形壁垒存在,黑话也就会与之相伴。

下一篇:没有了